15201568907
新闻中心
BTK抑制剂:从一代到三代,跨越肿瘤入局自免
发布时间:2025-04-10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
从临床到临床,BTK近百年接力赛

1952年,一名8岁的儿童反复被肺炎球菌感染,出现了严重的败血症。当时负责诊治的医生奥格登·布鲁顿(Ogden Bruton)发现孩子体内缺乏γ免疫球蛋白,这一罕见病例被命名为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(XLA),当时无人知晓病因。直到1993年,科学家才确认其病因是X染色体上编码一种酪氨酸激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。为了纪念Bruton的临床贡献,将其命名为Bruton酪氨酸激酶,即BTK。

Bruton的临床观察到BTK抑制剂用于临床治疗横跨近百年的时间。Bruton对患者的细致观察及后续的基因研究共同揭开了BTK在免疫和疾病中的核心角色,这段历史也印证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交织的力量。目前,全球已有6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,主要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。

历史的车轮不曾停止,BTK的传奇还在继续。自30年前BTK被发现,从靶向药物伊布替尼改写癌症治疗格局,到如今诺华BTK抑制剂剑指自身免疫性疾病、全球BTK PROTAC挺进临床Ⅲ期……这一经典靶点正在突破探索边界。BTK的故事证明:老靶点在分子设计的迭代和适应症拓展中,将持续为人类的健康续航。

BTK激活与疾病

布鲁顿酪氨酸激酶(Bruton tyrosine kinase, BTK)属于TEC家族的非受体激酶,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(BCR)的关键一环,对B细胞发育和成熟B细胞的功能至关重要。BTK由659个氨基酸组成5个结构域,包括N末端的PH域、TEC同源(TH)域、SRC同源(SH)域的SH2和SH3结构域,以及C末端具有酶活性的激酶域。

BTK结构域及其互作蛋白(源自文献:doi: 10.1038/nrc3702)

BTK的功能通过与膜结合、诱导激酶活性及调节蛋白表达进行调控。BTK主要位于细胞质中,PH域与PIP3互作将其向细胞膜移动。SRC家族激酶或SYK介导BTK激酶结构域中的Y551位点发生磷酸化,并导致SH3结构域的Y223位点发生自磷酸化。

BTK仅表达于分化阶段的B细胞,在T细胞或正常浆细胞中不表达。

BTK的过度激活或功能失调会导致B细胞异常增殖和存活,进而促进肿瘤的形成,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、套细胞淋巴瘤(MCL)等恶性B细胞淋巴瘤。BTK在自身免疫疾病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
异常的BTK活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(RA)、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、多发性硬化症(MS)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。

BTK抑制剂“三世同堂”

BTK抑制剂(BTKi)不断更新迭代,目前全球已有三代产品上市。

BTKi以伊布替尼为代表,使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成功进入非化疗时代。其选择性差,还抑制EGFR、TEC等多个靶点,存在脱靶毒性,导致皮疹、房颤、腹泻、高血压等副作用。

第二代BTKi主要解决代的副作用,减少药物脱靶效应,主要有阿卡替尼、泽布替尼、替拉鲁替尼、奥布替尼。

代和第二代BTKi均不可逆的共价结合BTK催化结构域的C481,导致激酶结构域不能发挥作用,SH3结构域的T223不能自磷酸化,发挥抑制BTK的作用。第二代优化了化学结构,对BTK的C481特异性更强,改善了脱靶副作用。

第三代BTKi通过形成氢键与BTK非共价结合,不依赖C481残基,主要解决由C481突变引起的耐药问题,以匹妥布替尼为代表。

BTK抑制剂上线时间轴

2013年全球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获批以来,全球监管机构已批准6款BTK抑制剂,均被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。在国内,除了替拉鲁替尼,5款均已获批上市。

市场规模方面,2023年、2024年总体保持在百亿美元,未来有望持续增长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,2025年全球BTK抑制剂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美元,2030年达到261亿美元。

BTK抑制剂在自免领域的“战鼓”已敲响

BTK抑制剂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前景,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从中分一杯羹。自免疾病作为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市场,一直是药企的必争之地。据统计,目前全球在研的自免项目有1330个,其中BTK凭借77个新药项目成功跻身TOP10行列,主要集中在多发性硬化症(MS)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(NMOSD)、慢性自发性荨麻疹(CSU)等。

2025年3月6日,CDE网公示,诺华(Novartis)申报的1类新药瑞米布替尼片的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,适用于H1抗组胺药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成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(CSU)患者。

瑞米布替尼(Remibrutinib)是诺华在研的高选择性共价结合BTK抑制剂,可阻断BTK级联反应并抑制导致瘙痒性风团和肿胀的组胺释放。据NEJM公布的临床3期结果,在接受H1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,使用瑞米布替尼起效快,治疗第1周即可减轻患者瘙痒和荨麻疹症状,治疗第24周时,半数患者症状得到控制,约30%患者瘙痒和荨麻疹完全消失,安全可控。按照第52周的评估结果,近半数患者完全没有瘙痒和荨麻疹症状。

另一款进入临床申报上市阶段的BTK抑制是赛诺菲的瑞扎布鲁替尼(Rilzabrutinib)。Rilzabrutinib是一款口服、可逆、共价的BTK抑制剂,被开发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、慢性自发性荨麻疹、哮喘等多种免疫介导疾病。2024年4月,赛诺菲宣布Rilzabrutinib治疗持续性或慢性ITP成年患者的3期LUNA 3研究达到主要终点。Rilzabrutinib已获美国FDA优先审评,PDUFA日期为2025年9月28日。据我国CDE网显示,Rilzabrutinib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12月30日获得受理。顺利的话,Rilzabrutinib有望成为获批治疗ITP的BTK抑制剂。赛诺菲认为其可带来22亿至55亿美元的峰值销售额。

Fenebrutinib是罗氏在研的口服、可逆、非共价BTK抑制剂,能够穿透血脑屏障。据罗氏公布的临床II期FENopta开放标签扩展(OLE)研究结果显示,接受Fenebrutinib长达1年治疗的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(RMS)患者保持非常低的疾病活动水平,并且残疾状况没有进展。在OLE期间,96%的患者在1年内疾病无复发。目前正在进行临床Ⅲ期试验,预计2025年年底公布新的结果进展。

Edralbrutinib是恒瑞医药开发的不可逆的二代BTK抑制剂,已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,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(NMOSD)。NMOSD是一种罕见的慢性、自身免疫性、中枢神经炎性脱髓鞘病变,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。

BTK作为靶点研究领域的“长跑选手”,自诞生以来就持续火热。BTK抑制剂在血液肿瘤方面已进入白热化竞争,现在很多企业进行差异化开发,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独辟蹊径。自免疾病相关的BTK抑制剂已超过20款,但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,未来发展前景广阔。

✦义翘神州重组BTK蛋白产品

义翘神州及其全资子公司SignalChem Biotech提供高质量的义翘神州重组BTK蛋白,包括野生型和突变体。这些蛋白能够用于研究结合亲和力、激酶活性抑制和新药早期研发。

货号

产品

种属

代表性比活性

B10-10CG

BTK, Active

Rat

66 nmol/min/mg

B10-12BH

BTK (P190K), Active

Human

220 nmol/min/mg

B10-12DH

BTK (R562P)

Human

66 nmol/min/mg

B10-12FH

BTK (C481F), Active

Human

1.2 nmol/min/mg

B10-12GH

BTK (C481R), Active

Human

2.3 nmol/min/mg

B10-12IH

BTK (Y485F), Active

Human

9 nmol/min/mg

B10-12JG

BTK (R562W)

Human

66 nmol/min/mg

 

 

免责声明:义翘神州内容团队仅是分享和解读公开的研究论文及其发现,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研究新进展。本文仅作信息交流用,文中观点不代表义翘神州立场。随着对疾病机制研究的深入,新的实验结果或可能会修改或推翻文中的描述,还请大家理解。

本文不属于治疗方案推荐,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,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。本司产品目前仅可用于科学研究,不可用于临床治疗。

 

【参考文献】

1. Tingyu Wen, et al. Inhibitors targeting Bruton’s tyrosine kinase in cancers: drug development advances. Leukemia, 2021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-6

2. Hendriks, R., Yuvaraj, S. & Kil, L. Targeting Bruton's tyrosine kinase in B cell malignancies. Nat Rev Cancer, 2014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nrc3702

3. Amneh Fares, et al. Bruton’s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: Recent Updates. Int. J. Mol. Sci. 2024. https://doi.org/10.3390/ijms25042208

4. Pal Singh et al. Role of Bruton’s tyrosine kinase in B cells and malignancies. Molecular Cancer, 2018.https://doi.org/10.1186/s-z

5. 各公司官-网或公开发布的信息。


核心提示:布鲁顿酪氨酸激酶(Bruton tyrosine kinase, BTK)属于TEC家族的非受体激酶,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(BCR)的关键一环,对B细胞发育和成熟B细胞的功能至关重要。BTK由659个氨基酸组成5个结构域,包括N末端的PH域、TEC同源(TH)域、SRC同源(SH)域的SH2和SH3结构域,以及C末端具有酶活性的激酶域。
刚发布的文章
联系方式
  • 地址: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18号院9号楼
  • 电话:400-890-9989
  • 手机:15201568907
  • 联系人:刘女士
新闻分类
最新发布
企业新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刘女士
  • 电话:400-890-9989